我的父亲记叙文
相信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父亲记叙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父亲记叙文1小时候家住在湖北省襄凡市延北街38号大院。
这里是父亲工作单位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汉口水文实验站的驻扎地,父亲搞河道测量经常出差在外。有一次母亲住院,父亲赶巧完成测量任务从工地回家,带着我去医院看望住院的母亲,他一只大手拎着网兜,另一只大手牵着我的小手,将一份坚强、平和的温暖通过他的大手无声地传递给恐慌不安的我,让我感到一份永久的依靠。
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我在院子里玩,无辜遭到同伴的辱骂,哭哭啼啼跑回了家。父亲问明缘由,说:“骂你的话写在那里?是在脸上还是在衣服上?我没有看见啊”!别具诙谐的一句“说教”,让我顿时释怀,破啼为笑,原来心恼者自恼,心清者自清啊!
大院里种植着许多的桃树、苹果树、梨树、杏树、柿子树、枣树等等。夏天的中午,不管天气多么炎热,我和一大群小伙伴总是嬉戏在茂密的果树下,逮知了,捉虫子,有些小伙伴总会犯规偷摘果子,但我和弟弟从来没有偷摘过树上的果实,因为父亲明确告诉过我们“偷”字的含义。秋天收获时,家家户户分上几十斤水果,我吃得特别香甜,因为果子是在我逮到过许多害虫包括自己肚子里的“馋虫”后的最大收获。
那时候父亲经常在水库河道水文测量。回家见到久别的父亲,第一件事就是翻父亲的背包,因为我知道,那背包里必定有些好吃的点心,不管是印有小动物图案的饼干、香味诱人的蛋糕、豆沙馅的月饼、包装简单的糖果,还是一枝漂亮的铅笔、一本图案别致的笔记本总能让我那贪婪的胃和思念父亲的心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满足!
父亲哟,这些只是生活中极为平常的琐事,女儿将它们一直牢记在心里,是父爱的暖流温暖和滋润着我的心灵,陪伴着我人之初成长的道路。在女儿的心中您就是一棵高大而又挺拔的树,笔直的树干、茂密的绿叶和浓浓的树荫为我挡风雨遮烈日,护佑着女儿身心健康、平安的成长! 而我则是依偎您这棵大树下的一棵小苗,在您的栽培、修剪和呵护下茁壮成长!
我的父亲记叙文2周日大扫除,发现阳台角落里有个拎包,打开一看竟然是父亲一直珍爱的乐器,里面有唢呐、笛子、口琴等。父亲初中文化,喜欢音乐却从来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他所会的都是靠读书、看视频自己琢磨出来的。工作中他是技术熟练、操作娴熟的起重工,生活上他是织网捕鱼、下江捞虾的专家里手,在职时他是公司各种晚会上最拿得出手的演职人员,退休后他是老年秧歌队的唢呐手兼队长。
在我的眼里父亲就是我的偶像,他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件件擅长、样样精通,他交谊舞、美声、民族、快板手到擒来、无所不能,没有学会其中的任意一项,一直令我倍感遗憾,而这种遗憾注定是一辈子的缺憾。
还记得上初中时下自习,父亲总会骑着摩托在校门外等我,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雪花漫天,我喜欢坐在摩托车后看路旁的景物后退的模样,好像自己是一只顶风而飞鸟只要振翅也会高飞。如果时光总是那么美好,岁月总是那样恬淡该有多好。父亲病退后我最怕出校门时看不到父亲的身影,因为那代表他又去喝酒了,那就证明今晚我和母亲又要在无休止的谩骂声中度过,那就表示我又要忍气吞声、满腹委屈、泪流满面的熬过又一个不眠之夜。
父亲有足够的资本心高气傲,只可惜他为人太过憨厚,不懂人际交往之道,也许他不明白优秀如他为什么被单位裁员,或许他还想不通工作上尽职尽责还是成为领导的眼中钉,可能他也不知道浪漫温情的自己总是得不到妻子的回应。我想这些都是导致他常年酗酒、抽烟、赌博的成因,而这些又偏偏源自于他的与众不同,他的桀骜不驯亦或是他的自欺欺人。
常年的不良习惯及抑郁心情让他换上了心脏病、高血压从而导致脑中风,两年前第二次犯病后便瘫痪在床,再也没有起来过。转眼父亲瘫痪已经两年,他连最起码的发声功能都已丧失就更不要说重拾“兵器”再战“疆场”了,在他而言职场是他愤恨的战场,婚姻就是他愤懑的杀场。
自从父亲瘫痪后我特别害怕过父亲节,因为我再也不能给他买我认为他会喜欢的礼物了。现在我能送的最实惠的礼物就是亲自为他洗脸、喂饭、换尿不湿、洗床单了,我多想再听他用唢呐吹一次《猪八戒背媳妇》,我好像再听他唱一曲《东方红》。只可惜,我只能双手合十期盼他下辈子还能吹起、唱起、跳起。
父亲我想对你说,如若多才多艺成为你自命不凡的负累,我希望来生你是一个没有太多特长的平凡人;如果“文舞双全”是你孤芳自赏的牵绊,我盼望下辈子你是一个性格温和、知晓变通的普通人。
父亲,你永远都是我笔下取之不尽的素材,你的身上有我羡慕的得不到的聪慧,我的身体里流着同你一样自命清高的血液。所以,我能读懂你,虽然现在的你已生不如死,可是我还是自私的祈祷你能多陪陪我和母亲,哪怕你一动不动只能躺在那里,我还是觉得有你才有家。
我的父亲记叙文3谈谈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瘦弱而庞大,耐心而严格,风趣而睿智。
父亲是我的老师,他常对我指指点点,也常告诉我许多关于这个世界,关于他自己,关于我。平常写作,我也不怎么写到过他,而这次,我不想多谈母亲,爷爷,奶奶,而是如山的父亲。
瘦弱而庞大
父亲,在许多家庭中,每个人的父亲都很高大,感觉就像顶梁柱。而我的父亲,却是瘦小如树苗一般,手上的经脉,显而易见地便可以看出来。平时他总会穿着过度朴素的衣服出门,再加上他的瘦弱,好像是一位老爷爷了。没有多少气质的他,再这样出去,客户也不想与我的父亲交谈了。我的父亲好似一根容易断的树枝,矮矮细细。在工作上总喜欢一个人撑起。但正是因为他的这番“独立”让我敬佩而又敬佩不已。父亲总是会在工作上认认真真,每件事无论多小,都会自己去操控一番,即使到很晚回来,他也会挺在那里。也听说之前因为一位客户因为没钱取货而“逃之夭夭”了,因此父亲也亏了一大笔的钱。而父亲并没有退缩,而是一直在那里做这他该做的事情。他总是会护着我,虽然不会说话,但我却能感觉到无论遇到什么,都会有一棵树将面前漆黑的世界挡住。父亲总是如此认真仔细,他虽是一颗小树苗,但他却是一株铁桦树(最坚硬的树),坚信自己会变得高大粗壮,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志气——勇敢坚持!
耐心而严格
我的数学是不如人意的,每次遇到了难以理解的数学题目,我都会去请教父亲。无论是什么时候,父亲都会抽出时间来给我辅导。他总会想着我的事情,每次给我讲解时,他都会一遍又一遍的讲,直到我听懂位置,因为有些题,他可能会用到高中甚至大学的知识来给我解决,一次次给我简化,把原本一些不知名的公式变成了简而易懂的加减乘除。他总会耐心地来指导我,如流水一般,悄然无声,细水长流。但同时,我的父亲也是一个严于利己的人,他总喜欢把自己该做 ……此处隐藏12470个字……人吵架的缘故吧。之后,很多人泉父亲再找一个老伴,也有人介绍过,只是父亲以不愿给孩子们增加负担而拒绝了。我也知道,父亲也想找一个老伴,毕竟家里现在只有父亲一个人守着空房子,多一个人也有个照应。
那个时候,我很倔强,总是会惹父亲生气,也经常和父亲吵架,有一次,我连盛好的饭都没吃就走了,父亲在后面追着我要我回家吃饭,我不顾父亲的感受,还说了很多生气的话……父亲忽然哭了,声音变得哽咽,在那个一瞬间,我想到了自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不再让父亲操心。
高中毕业后,没有再上大学,父亲找人把我送到了部队。那天下午,我们乘火车北上。在我坐上车的那一刻,忽然有一种没有感觉过的迷茫。车窗外,父亲在寻找着我,脸上有期待也有不舍。到了部队后,只能依靠电话偶尔跟父亲说几句话。电话那头是沧桑的言语。好几次,我听出父亲的声音有些异常,我知道,父亲又哭了。然后,两端沉默。
两年后,我复员回家,父亲曾极力劝我留在部队,而我不愿留,想自己出去闯荡。不久,我离开家,来到这个城市,家里就只有父亲一个人了。现在,父亲身体也不是很好了,还有家里许多事情要做,而我,什么忙也帮不上。也不经常给家里打电话,不是不牵挂,而是不忍听到父亲沧桑和期待的声音。
如今,我依然在这里孤身闯荡。父亲,依然在家里忙绿。父亲的电话勾起了我心里点点的伤痛,曾经的一幕幕画面还依然清晰。记忆里,父亲的背影很模糊,仿佛在雾里的挥手别离。
有一天,我会回到家乡。
我的父亲记叙文15写一点关于父亲的文字,这是我的心愿,我的父亲是标本式的中国农民。
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弟四人。我一九七四年入学,农村的一切都是那么落后和陈旧,人们穿的衣服几乎是相近的老土的颜色,父亲身上的衣服总是补丁连着补丁。尽管父母没日没夜地操劳,我家依然过得比较贫寒,每到年关,全家的口粮总被生产队当着,由于工分不够,我家年年都是“倒找户”(给生产队补粮款)。
父亲和母亲每日早出晚归,我父亲年轻时常常能挑两百多斤的担子,看着父亲被扁担磨出老茧的肩膀,稍大的哥哥和我都感难受,我们知道父亲真的很辛苦,为了养活一家子,父母吃了很多的苦。
父亲一直期望我们能好好读书。读小学和初中时,我努力地学习,或许是我天生爱学习吧,从不要父母为自己的学习操心,每期都会给他们带回几张大红奖状,父亲常常看着会露出满意的神情,脸上总会出现欣慰的笑容。
不管家里经济多么拮据,父亲总是喜欢给我买书,从几分、几角到几元。我至今还记得对我影响最大的两本书:一本是刘厚明老师编辑的《小学生作文选》(书价四角),一部是《红楼梦》(书价三元二角五分),可以说,这些书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
父亲是个寡言少语的人,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牛,成天忙忙碌碌。在我小时侯,那时正是大集体,父亲终日劳碌养活我们,我们很少有和父亲交流的机会。在我们眼里,父亲整日抽着叶子烟,沉默得就像一座山。
因为养育了我们四个儿子,有时家里困难得几乎揭不开锅,说实话,外婆外爷对我们一家的帮助,也是我们终生感激的。在好心人的劝说下,让父母把三弟送人养育,父亲坚决不同意。有一年,母亲将四弟和别人家换一个女儿,两个孩子各自都换回家了,可是,父亲从山上担着一挑红苕回家后,一看孩子不在家,硬是让大哥和我还回别人家的女儿,抱回四弟。我知道,在那艰难的岁月,父亲是多么地痛爱自己的孩子。
记得三弟在四岁多的时候得了脑膜炎,当时,魏城公社医院的医生断言:这病医治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医治好了也会残疾。可是,父母没有放弃任何一丝希望,拉钱累帐将三弟医治好。父亲和母亲在医院照顾三弟,稍大的哥哥和我在家里照顾一岁多的四弟,艰难的日子可想而知。
小时候,父亲经常带着我去生产队的保管室守仓,父亲肩上扛着一床铺盖,我就跟在父亲的身边。记得有一年玉米刚要成熟的季节,父亲和海老表搭伙在队里松林嘴下的饲养场守夜,我饿得睡不着觉,父亲去生产队的地里掰了两个玉米棒子,那晚,我吃到了喷香的烧玉米,一觉睡到了大天亮。当然,在我心里,这两个烧玉米能够承载的——便是父爱的伟大。
我永远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年,为了给生产队交“超分粮款”,父亲带着我去魏城的集市卖家里的一头架子猪,卖了几十元钱。父亲便带着我去肉摊上割肉,谁知,小偷把父亲的钱偷了个精光,坚强的父亲仰天长叹。几个月里,我们一家人没能打一次牙祭。也是这一年,父母东挪西借,我们家才从队里的保管室挑回了一家人生活的口粮。
我在绵阳南山中学读书时,父亲走上百里山路给我送钱,供我读书。和我一起读书的许多孩子都停止了上学,别人也劝父母亲别让我上学了,爸说了一句我终生难忘的话:“孩子多读点书,二天担挑子也晓得轻重嘛!”一九八七年高考前夕,父亲卖了家里的一只鸡,走了上百里路把高考报名费送到我手里,让我顺利报名参加高考。后来,由于几分之差,我成了师范专科学校的一名委托培养生,自己要负担百分之三十的学费和全部的生活费,这对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是多大的负担呀,父母咬着牙坚持供我读书。此时的父亲年纪已过半百了,我们做儿子的真的不忍心,父亲总是说,趁现在还有力气,就要多赚点钱,供我完成学业,多少次,不是父亲就是三弟给我送生活费到学校来。我觉得我亏欠父亲的实在太多、太多。
我大学毕业那年,父亲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脊,站在我面前我都要高一些。工作后,身处他乡,我会时时想念我的父母。
七年前,七十一岁高龄的父亲在抬树时小腿被砸骨折了。听母亲说,父亲一直不准打电话告诉我们,一直忍着,如果不是我打电话回家,我们是全然不知的了。七月六日,我们兄弟几个强行拉父亲住进了医院,并实施了手术。我知道父亲,父亲一生节俭,从来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即使有病也不轻易进医院,这次是父亲第一次住院。
前几年回老家,年逾古稀的父亲母亲常在田间劳碌着。父亲耳背,交谈中常常听不清我们说了什么,母亲常常给他大声地重复。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能干刚强,做什么事父亲都依着母亲。时光流转之中,父亲头发几乎全白了。
近两年来,三弟四弟都外出奔波生意,终日忙碌。父母便随四弟在江油生活,我大多时候只能每月去一次,陪父母坐坐,聊一会儿天就回了绵阳,更多的时候,只能在电话里向母亲问问平安,了解一下父亲的身体状况。
前几日,接到侄女的电话,说打算让婆婆爷爷去坐一次飞机。我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还从未坐过飞机。侄女上午带父母去医院做健康检查,下午就打来电话说:“婆婆身体可以,爷爷身体不行。”我知道七十八岁高龄的父亲身体有了问题,不知道父亲今生还能不能坐上飞机?
前天,在江油,当我仔细阅读父亲时,我不得不承认父亲的确有些老了,耳朵比先前更背,头发已经全白,身板不再挺直,步伐不再矫健。由于医生的告诫,父亲搁置了烟袋,告别了抽了一辈子的叶子烟。儿子大了,父亲老了,可他仍在忙碌,仍没有享受到儿子们的清福,父亲常说:“我闲不惯!”我的勤劳一生的老父亲呵。
离开江油时,父亲母亲站在车边送我,我的泪水不禁涌上心头:夕阳的余辉中,古稀之年的母亲在父亲的陪伴下,仍不辍劳作。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