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集锦1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当我七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茫茫沙场,这肯定是位历经战斗的男将领,披戴着人生世态的沧桑。
当我十岁: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江南小城,乘舟漫游,心隐情闲,有双看透世间红尘的慧眼。
当我十三岁: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思乡念故,情愫纠缠,以醉浇愁,待得梦境回乡引一笑。
当我十五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愁刻骨,寸肠断,闻者不禁泪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便是李清照,诗尽人醉。
她是大家闺秀,观城市之风,沐书香门第。没有乡下女子的闭塞,自由歌颂理想的爱情。观灯赏景,陶冶性情。她无疑是幸运的,亲临了当时的人情世故。
她是空闺女子,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却只能以书信来往。“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奈何最后只能因为政治斗争被活活拆散。
她是悲情才女,被欺骗感情,经历国家变动,贫困忧苦,四处流荡,最终只能客死江南。但到最后,她是否有些欣慰,将自己的灵魂永远留在了这片幽美之地。
经历时间的洗涤,感受历史的气息。无论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是“杜紫薇”杜牧,“崔鸳鸯”崔珏,所题之文,皆有风韵。
或者是我总有一种悲剧情怀,当首次看见李清照的文字,便不禁沉迷于此。她有女性的柔情,有将士的刚硬,有江南的抒情,有北国的惨淡。这是一个奇丽的女子,盛开于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朵璀璨的莲花。
当我迷醉于月夜宁静时,晚风拂脸,水映清月,不禁吟起“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当我伤感于春花坠地时,无人理会,参差斑驳,不禁感叹“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当我亲临世事变迁时,不见昔日,只剩流影,不禁感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当我无端生起愁感时,双眼迷蒙,悲秋之怜,不禁惆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段如莲一般的人生,不是为了生存而存在,而是为了生命而燃烧。时间如银河相隔,看不见她的面庞,却能听见她喃喃的语调,黑墨在白纸上挥洒,感情在文字中流淌。
她是李清照,像百合般脱俗,像腊梅般宁静。穿越时空,我在她的文字上感怀,她在秋千上轻吟。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2踏着青石路,我追寻着当年你留下的气息,水墨丹青,我依旧沉浸在你的过往之中。
——题记
家庭背景的优越使你从小就饱览群书,书籍是你清新的诗词来源,也让爱国情怀在你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幼年时期,你随父母迁至东京汴梁。虽然你不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你可以划着小舟,嬉戏于藕花深处;可以跟着家人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你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子所不能欣赏到的风景,这为你的诗词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你的词,你的思想,冲破了那个时代令人窒息的礼教。你用细腻的笔尖将风景绘于诗词之中,你大胆地歌颂爱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地体现出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你在词中流露出的感情,贵得其真。“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词句,在纸上晕开了淡雅的色彩,绘出了你的如花姿容——似是那空谷绝美的兰,又似是那多愁善感的秋棠。
你的人格和你的词一样令人崇敬。你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那一年,金兵攻破了汴梁,你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你心力憔悴,曾经语新意隽,清俊疏朗的词风也被留在了回忆中那个繁华一梦的汴梁。凄凉、低沉之音渐渐弥漫了你的词句。你的心绪在“瑞脑消金兽”的烟雾里消失殆尽。同样的事物,一个隐逝在繁华之中,另一个却处乱世动荡之中,你的心境可想而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不必更多言语,心碎不思则明。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你“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你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你强烈的爱国情感,你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你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是那么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无奈国破家亡,你愤恨却无力挽回,于是满腔的忧国之心化作了短短二十字的精华。《武陵春》、《声声慢》,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没有半点雕琢矫饰。最终,你还是在这样忧愁中离去,再也无法将思绪宣泄,可是你留下的不只是千古佳句,还有你不朽的精神。
这就是我喜欢你的原因。踏着青石板路,淋着江南的小雨,你留下的文字之香若有若无,我在聆听你依旧在传递的心声,体会你温婉而伟大的胸襟……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3采菊南山之乐
净土何在,污浊喧嚣人世间。
随遇而安,家旁五柳。陶渊明不受尘俗烦扰,住在车马来往的喧闹之地却因心灵的与世无争坦然淡定。远离了龌龊的官场,过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生活自然处处皆趣。悠哉悠哉篱下采菊,飞鸟相伴归往山林,万物自由自在,南山之景实谓佳好。陶潜心中自是愉悦,于是脱口而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你那超凡脱俗的牧歌生活,令我怦然心动。在众人争先恐后追逐名利的年代里,你不像他人词藻堆砌造作。你的诗词更多的是自然的本真,不粉饰,不浮夸,清新朴素却寄情深长。我曾想,如若有机会像你那般生活——看自己喜欢的书,吃自己种植的蔬菜,赏自己独爱的菊,与知己尽兴言欢,岂不快哉。感谢你,陶渊明,你的纯朴简单让我安宁,像在炎热难耐的夏季里感受到的丝丝清凉之意。
水调歌头之愁
月明如水,皓月当空银光泻。
团圆节里无团圆,一人一月一壶酒。苏轼醉意微熏,把酒问天,潇洒之中又带郁愤。遥望月宫他心生羡意,想那无暇的明月寒宫会比这混世好上百般,可月常圆缺,又恰如人间,时也缺憾。无眠的孤清更加酿深了思念之情,千里外的弟兄是否安好,只闻他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解心中之愁。
苏轼,你的词曾被人称须关西大汉,铁板铜琶, ……此处隐藏9024个字……总是那么悲伤,那么忧郁,那么凄惨。自从金军攻入汴京后,她和丈夫赵明诚一起流落到了南方,而她的丈夫也在上任湖州知事的途中死去了。她没有了依靠,变成了孤身一人。那"沉醉不知归路"的生活一下子像梦一般的逝去了,空余"人比黄花瘦"的愁。
她是一个奇女子。我只能这么评价她。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其精通诗词。在她出嫁后,她还和丈夫一同研究金石书画。她一生创作了许多词,流传下来的有45首。她的前期作品反映的是她的闺中生活,而她后期作品反映的则是她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惆怅。是因为与丈夫的离别?还是因为贫困忧苦的生活?也许,都是吧。但若不是与丈夫的离别,生活的贫困忧苦,又怎能造就如此一朵"黄花"呢?只是"红颜多薄命",她还没有享受生活,没有创作更多的诗词,就带着一生愁怨死去了。只剩下后人对她的评价和她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
真金不怕火炼,面对这么多的磨难,她选择了接受。她是坚强的,若是她不坚强,恐怕我们就看不到这些流传千古的词了吧!她也是脆弱的,她把自己的惆怅融于她的词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她所遭遇的一切,又怎能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呢?她的愁,是说不尽的。
像她这样的女子在当时,在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殊不知,在当时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她遭到了多少敌对!不过,后人在赞赏她,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在所有的词中,我偏爱她的词,我也喜欢她的性格。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里,我看到了她的壮志:从"争波,争波,惊起一滩鸥莺"里,我看到了她的活泼,从"空梦长安,任取长安道"里,我看到了她的爱国……她的词以特有的魅力,成为了干古流传的名句。
今夜,我仍捧着她的词,在静谧的夜中,感受着她的哀愁。易安居士,李清照阿…...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4白浪滔天,观海听涛,涛声如雷震耳。不禁意间脑海中凝固出千年前的模糊画面,眼前蓦然化作金戈铁马的修罗战场。风如刀割,红缨高扬,刀光剑影中那抹快如闪电的身影,如死神般漠然无情地掠夺着生命,介胄之下是狰狞的鬼面骇人心神。这便是北齐赫赫有名的战神“兰陵王”——高肃。名孝瓘,字长恭。
沿着历史长河,思绪成舟逆流而上,回到那个混乱的年代——南北朝。我的思绪之舟在这停泊,寻找那令我难忘的身影。
脚步停在金墉城下。脑海里闪过一段话:“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斑驳的老城墙巍巍屹立如巨人般守护着金墉,正向我娓娓道来那日的故事。
那一日,炙阳似火;那一日,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那一日,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但当他褪去“大面”的那一刻,惊为天人,日月皆因他而失色。纵使烈日炎炎,但笼罩在阳光下的他却比烈阳更耀眼。那一刻的美,惊心动魄,翩若惊鸿。守城齐兵,军心大振,内外夹攻,溃重围、败周军,解了洛阳之围。将士们为歌颂他,而谱了《兰陵王入阵曲》流传千古。
战场上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鬼面修罗,面对敌人,他从不心慈手软;战场外他对自己的将士下属“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北齐书》记载:一次他上朝,“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长恭竟不以为意,“无所谴罚”。他对待下人,极是宽厚仁慈。在北齐“不把人当人”、动辄砍头杀人的疯狂时代,他宽厚仁和的一面独具风范,焕发着温暖的人性光辉,不由得让人心生敬佩。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降之。”人生的辉煌,往往可能是悲剧的起点。对兰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出生在一个疯狂得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尽管兰陵王容貌柔美、军功显赫,终其一生小心翼翼,想尽一切办法避祸自保,可终是躲不过悲剧宿命。长恭“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火中别人所有欠他债的借据都成灰,而不灭的却是那颗慈悲的心。
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他骁勇善战,才武而面美;他忠以侍上,和以待下……兰陵王,我追着你的足迹,回到了一千四百多年前,记住了金戈铁马中你如鬼神般的身影。孝瓘,我追着你的背影,回到了你埋下光芒的地方,记住了乱世中你短暂而不凡的一生;长恭,我追着你的名字,来到了你身边,记住了你的音、你的容、你的名字……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5"跨过历史,转身回望,浮华散尽,汉宵苍茫,一切沉寂。——题记
曾经,历史被时光的细沙掩埋,当我们回首时,一切依旧。抹去覆盖在上的细沙,抖落飘落在上的尘埃,再一次翻开这本放置许久的史书,这个熟悉的名字仍在。
纵身历史,孰能无过。他的功与过,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答案。他六国,他是我国第一位封建帝王,他是上的天才,他名垂青史。他,就是争议的帝王——赢政。
他年仅三十就已登基即位,他嫪氏叛乱,扫除吕不韦,连杀带流放上万人!有人说他,没错,可是这也显示出了他果断的大略。
他仅仅花了九年的时间将战国六雄打败,他的丰功伟绩无人能超越。由此可见,他非常有才智和策略。
在六国后,他又了文字、货币,这些成就,又有谁可以超越?
他自夸自己是“始皇”,有人说他,骄傲,敢将自己的功绩盖过三皇五帝。然而,敢如此夸耀自己的,我想也只此赢政一人。正因为他的霸气,成就了他在上无人可敌的地位。
他开始修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夫四十余万,当时千里之地尽是尸骨,百姓生活并不如意。也反映出了当时赢政的。然而,若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如果当时没有赢政这个,那么哪里来如今的历史,哪里来这世界独一无二的长城?如果当时没有修筑长城,那么之后的朝代又是如何抵抗外敌的?
他即位不久,便有人为他设计秦始皇陵。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如今这世界的“兵马俑”。
他曾经为了国民的思想,做出了的举动。这又成了后人争议他的功与过的依据。是的,他是曾经毁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可是又有谁理解他真正这么做的目的?他也许只希望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也许只希望能够国民的思想。你可以说他只是为了地位,可是又有哪位不这么希望呢?
我说这些并不是要说秦始皇的功绩有多伟大,只是秦始皇的功与过,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同的定义,你可以说秦始皇是,就连当时的百姓也秦始皇,“秦始皇,夺俺粮,开吾户,据吾床,饮吾酒,喝吾浆,食吾饭,以为粮,张吾弓,射东墙,前至沙丘当。”这些足以证明他的“过”。
但是人无,秦始皇赢政也是如此。我们无法用好与坏去断定一个人。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虎视何雄哉!”,也曾评论赢政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他为中国屹立于古代东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若是没有他,中国的史书上将会有多大的一片空白。
没有人可以完全地诠释他的好与坏,那么就用每个中的答案来回答他的功与过吧。"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