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集锦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
二、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三、学情简析:
随着市小语会诵读经典系列活动的开展,株洲市的二年级小学生均可以背诵二十首左右的古诗。《望庐山瀑布》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但是对诗意不能完整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学生更是知之甚少。
四、设计思路、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在本课设计时,吟读古诗是贯穿全课的主线。首先引导学生多次试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达到初步感知诗意的目的;接着让学生根据诗句想画面,因势利导学生逐句品读古诗,准确把握诗意;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再次深情吟诵。当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了较深刻的感悟,再引导学生向传统的吟诵形式挑战创编其他新颖的古诗朗读形式,既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又在潜移默化一种背诵古诗的方法,同时学生再次愉快地与古诗握手,又一次细细地品味诗中的古韵。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首先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了风景优美的瀑布所在地庐山。生动的画面,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讲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紧接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浮想联翩,心驰神往。他们对于古诗中的画面都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说出一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诗句边想画面边理解诗意,过渡无痕,如行云流水,学生对诗意的探究却是水到渠成。当孩子们对瀑布充满期待时,再展示声色并举的瀑布图片,学生的情感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此时学生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站在瀑布前的吟诵如痴如醉。全课老师恰当的语速,优美的态势,动人的音乐也让课堂古味盎然。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学完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学生已经喜欢上大自然这道壮丽的风景了。教师趁热打铁推荐并绘声绘色地范读现代作家叶圣陶写的《瀑布》,激发学生搜集、背诵其他关于描写瀑布的诗文兴趣。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积累语文素材。
五、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初步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3、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4、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六、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七、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八、教学准备:(学生)查找李白的资料,积累李白的诗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一个。《瀑布》资料每生一份。
九、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谈话: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
1、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2、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
3、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4、师述: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齐读诗题,书空瀑字,理解望字。
2、交流资料,了解李白。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师述: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2、学生多次试读。(请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师述: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根据诗意所联想到的画面,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随机板主题图。)
3、学生多次朗读,不断增加脑海中的画面。
4、师生齐诵,再现诗中的壮观景象。
(五)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1、展示瀑布的景观,学生即兴描述瀑布的形状,激发学生热爱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情感。
提问: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会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
3、换位诗人,再读古诗。
请学生带动作表情读古诗,读出诗人的情感。
(六)唱读古诗,细品诗韵。
1、师述:瀑布雄奇、壮丽,李白的诗同样气势磅礴,耐人寻味。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
2、学生小组合作,创编新颖的古诗读法。
3、学生展示个性化读法,欣赏《望庐山瀑布》的歌曲。
(七)延读《瀑布》,引导积累。
1、点拨古诗的重要学法:反复吟读。
2、拓展延读《瀑布》。
(1)师述:瀑布是大自然中壮丽的景观,古往今来,不只是李白,还有许多诗人作家看到壮观的瀑布都挥毫泼墨写下了一篇篇好文、好诗,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首叶圣陶老爷爷的新体诗。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之诗中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背诵。
3、布置课后作业:找找关于描写瀑布的其他诗和文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此处隐藏4304个字……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⑶ 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⑴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⑵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⑶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⑷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四、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五、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板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 我
热心、善良 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
1. 口头扩词:
荡( )( )( )推( )( )( )
课( )( )( )墙( )( )( )
2.区别助词:
谁( )狼( )消( )西( )
推( )浪( )悄( )洒( )
3. 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愉快的( )
凉爽的( )尽情的( )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
问谁安排(感情)祖国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