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系开题报告
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程系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程系开题报告1题目:会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引言
以Web技术为基础,利用Inteernet/Intranet设计和开发的可以在多种平台上运行的管理系统,可支持多种软、硬件平台(多种机型和操作系统),具有统一的用户界面、统一的语言格式、统一的传输协议并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软、硬件资源,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有助于实现办公自动化同时也是实现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实现的基础,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基于技术的会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便成为现代工作人员悉心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Web技术
Web是一个基于Inteernet/Intranet交互式超媒体信息系统,是一种体系结构。从Web的产生到现在,技术已从最初简单的文档的浏览发展到当今复杂电子商务的应用,其间共经历了静态文档、动态交互页面和实时可伸缩的事务处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Web技术,主要是用于简单静态页面的浏览。第一阶段用户无法同页面进行交互信息,仅是被动的使用Web服务器所提供的静态页面。随着高版本HTML的出现和浏览器对表单的支持,使Web技术进人动态交互页面阶段。
在此阶段,客户端提交的交互信息由服务器端解释执行,把结果转成HTML的格式返回给客户端,由浏览器来显示。目前各大型数据库系统厂商均推出了其Web/Intranet产品,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实现方法,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但基本上都是属于第二代的产品,即实现基于数据库系统的动态文档的访问,但尚缺乏基于Web的复杂事务处理能力。
基于Web技术进行实时可伸缩的事务处理,是技术的最新发展,但必须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即如何实现实时的事务处理、可伸缩性、可扩展性、安全性与客户认证等技术难题。Web对象技术是最新一代的Web应用的关键技术,其主要内容为Java/CORBA与ActiveX/DCOM这两种激烈竞争的技术。
三、系统设计
(一)系统分析
1、角色分析
会议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者包括信息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两种。
(1)信息管理员
信息管理员的职责是负责论文登记,论文登记的详细信息的修改和删除,论文审核和论文审核信息的修改和删除。
信息管理员可以修改自己的系统登录口令。
信息管理员可以按条件查阅论文登记情况和论文审核情况。
信息管理员查看数据统计结果的图形化显示。
(2)普通用户
普通用户可以远程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按条件查阅论文登记情况和论文审核情况。
普通用户不可以访问论文登记、论文删除、论文修改、论文数据统计图形化结果、审核登记、审核删除、审核修改、审核结果图形化显示、人员登记、人员删除与修改、人员查询和人员信息数据统计图形化显示功能。
2、功能分析
从功能上讲,系统要完成主要功能分两部分,分别为论文信息管理和人员信息管理。论文信息管理包括论文信息的人库登记、修改和删除、论文审核登记、修改和删除以及论文信息查询和审核信息查询功能。人员信息管理部分包括人员信息登记、人员信息查询、人员信息删除和人员信息修改。
3、技术分析
系统设计技术主要包括:B/S三层结构、Tomcat的单机工作模式、JSP技术、使用JSP页面响应请求的访问模式、JavaBean组件封装服用技术、JDBC数据库的连接技术和Applet技术。
(1)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的三层结构
B/S三层结构为数据层月、业务层,和表示层。表示层的主要任务是显示提示信息和结果,在系统中是由HTML和JSP实现的而其他的数据计算、数据分析、数据库操作等等处理工作全部应该由业务层实现,即应该放在JavaBean中,然后通过JSP调用JavaBean实现两层的结合。由于JSP和JavaBean都是在Server端运行的,其具体表现为业务层分成了与数据相关的数据逻辑层和与数据无关的表示逻辑层,并通过数据层负责数据库的底层操作。
(2)Applet技术
Applet是下载到浏览器中执行的,是由程序员编写好的Java程序;放在服务器端,并在HTML页面中嵌人调用代码,用户访问时,下载到本地运行。Applet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与用户进行动态交互、帮助浏览器实现声音、动画、图形等复杂的功能。
(3)JDBC数据库连接技术
Java在中连接数据库的技术是JDBC,它是支持基本SQL功能的一个通用底层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并可实Java现程序和数据库系统之间实现无缝的连接,在不同的数据库功能模块的层次上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
(二)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遵循基于Web的实用性的、可靠性、可扩展性的原则。
1、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建立以及表格的建立采用执行SQL,语句命令文件方式,这样便于保证重建数据库的一致性和易操作性。在创建数据库时,系统可进入SQL Server下的Query Analyzer程序,打开并执行,从而完成数据库的创建。
2、表的设计
在此方面,系统可设计为相关的九个表,分别为论文基本信息表即一论文审核表人员信息表汕一用户表‘一论文类别代码表一论文审核结果代码表改一人员身份代码表一人员论文关系表审核结果临时表一。
3、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系统的功能,系统包括登录部分、控制部分,和实现部分三个功能模块。首先进人登录部分,登录后经过欢迎页面进入控制部分和实现部分。
各个模块之间的调用是通过链接来完成的,在JSP页面内进行逻辑处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Web技术的会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可采用B/S三层结构,使用以JSP+JavaBean为主的Web技术,实现论文信息和人员信息的增加、删除、查询和修改等信息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特定数据的统计结果图形进行处理。该系统目前已经投人使用,运行良好。
参考文献:
1、武苍林技术发展综述[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2)48—50。
2、龚金梅,黄鸿,张涌等基于Web的科技专家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情报杂志(2)16—18
3、徐雪霖。Web数据库访问技术探析[J]。微计算机信息,20xx,(2)110—112
工程系开题报告2题目:玻璃仿型磨削工艺及自动夹具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 ……此处隐藏2330个字……壤源热泵系统;1999同济大学建设了垂直土壤源热泵系统。这些系统为中国推广土壤源热泵奠定了基础。从xx年开始,在国内长春、济南、温州、重庆、米泉建立了1系列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示范工程。土壤源热泵系统越来越多的被房地产商所关注和采用。
鉴于国内的国情和地源热泵系统自身的特点,我们对其各自的前景作1分析。随着地下水热泵工程技术改进和规范化,由于其突出的节能和保护大气环境的功能,还是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市场。水平埋管土壤源热泵,虽然占地面积大,但靠地表换热可以自然恢复地温,在年排热量和吸热量不平衡的地区应用比较有优势。而垂直埋管土壤源热泵,随着专业安装队伍的发展,钻孔设备的完善,势必会使造价大幅度降低,无疑会成为今后最有竞争力空调方式。
3、本课题研究方案:
本课题属于设计改造现有热水系统,学校宿舍的热水供应系统。在改造中应该充分考虑到:
1、学生的定时供热,需要的功率及系统响应时间问题。
2、属于改造系统,要和现有的系统相结合。
3、考虑到成本问题,造价是否合理。
4、在使用过程中维护的费用及技术的要求是否合理。
5、运行的安全及噪音处理问题。
6、废物的处理及环保问题。
4、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广西工学院北区5#的热水供应改装。
1、该大楼空调工程包括:
1-6层的热水供应,所有宿舍。
2、设计参数:
每层有14个房间,每间8人,共6层。
3、柳州地区基本气象参数:
根据物候报告,5月1号到10月1号之间为高温区很少用热水,寒假期间不用热水
(1)、循环水换热器的计算
(2)、土壤热泵系统(gchp)的土壤换热器设计
地下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其选择的形式是否合理,设计的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地源热泵系统能否满足要求和正常使用。
地下埋管换热器设计主要包括地下热交换器形式及管材选择,管径、管长及竖井数目、间距确定,管道阻力计算及水泵选型等
(3)、布置型式
目前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主要有两种布置型式,即水平埋管和垂直埋管。选择方式主要取决于场地大小、当地土壤类型以及挖掘成本,如果场地足够大且无坚硬岩石,则水平式较经济;如果场地面积有限时则采用垂直式布置,很多场合下这是唯1的选择。
尽管水平布置通常是浅层埋管,初投资1般会便宜些,但它的换热性能比竖埋管小很多,并且往往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故1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
3.1水平埋管
水平埋管主要有单沟单管、单沟双管、单沟2层双管、单沟2层4管、单沟2层6管等形式,由于多层埋管的下层管处于1个较稳定的温度场,换热效率好于单层,而且占地面积较少,因此应用多层管的较多。(单层管最佳深度1.2~2.0m,双层管1.6~2.4m)
近年来国外又新开发了两种水平埋管形式,1种是扁平曲线状管,另1种是螺旋状管。它们的优点是使地沟长度缩短,而可埋设的管子长度增加。
3.2垂直埋管
根据埋管形式的不同,1般有单u形管,双u形管,套管式管,小直径螺旋盘管和大直径螺旋盘管,立式柱状管、蜘蛛状管等形式;按埋设深度不同分为浅埋(≤30m)、中埋(31~80m)和深埋(>80m)。
1)u形管型:是在钻孔的管井内安装u形管,1般管井直径为100~150mm,井深10~200m,u形管径1般在φ50mm以下
2)套管式换热器:的外管直径1般为100~200mm,内管为φ15~φ25mm。其换热效率较u形管提高16.7%。缺点:⑴下管比较困难,初投资比u形管高。⑵在套管端部与内管进、出水连接处不好处理,易泄漏,因此适用于深度≤30m的竖埋直管,对中埋采用此种形式宜慎重。
(4)、地下埋管系统环路方式:串联方式和并联方式
串联方式的优点是:①1个回路具有单一流通通路,管内积存的空气容易排出;
②串联方式1般需采用较大直径的管子,因此对于单位长度埋管换热量来讲,串联方式换热性能略高于其缺点是:①串联方式需采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因而成本较高;
②由于系统管径大,在冬季气温低地区,系统内需充注的防冻液(如乙醇水溶液)多;
③安装劳动成本增大;
④管路系统不能太长,否则系统阻力损失太大。
并联方式的优点是:①由于可用较小管径的管子,因此成本较串联方式低;
②所需防冻液少;
③安装劳动成本低。
其缺点是:①设计安装中必须特别注意确保管内流体流速较高,以充分排出空气;
②各并联管道的长度尽量1致(偏差应≤10%),以保证每个并联同的流量;
③确保每个并联回路的进口与出口有相同的压力,使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做集箱,可达到此目的。
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中、深埋管采用并联方式者居多;浅埋管采用串联方式的多
(5)土壤换热器的埋管材料回路有相
5.1管材选择
一般来讲,一旦将地下埋管系统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地下的管材应首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性
⑴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国外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⑵pvc(聚氯乙烯)管的导热性差和可塑性不好,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在地源热泵系统中不推荐用pvc管
⑶为了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国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锈钢钢管,但目前实际应用不多。
5.2管件与连接
⑴热熔联接(承接联接和对接联接,对于小管径常采用)
⑵电熔联结
(6)、埋管管长与埋管间距的确定
地下热交换器长度的确定除了已确定的系统布置和管材外,还需要有当地的土壤技术资料,如地下温度、传热系数等(可以通过热响应实验测得)。
6.1水平埋管:确定管沟数目及间距
埋管管长的估算:利用管材“换热能力”,即单位埋管管长的换热量。水平埋管单位管材“换热能力”在20~40w/m(管长)左右,;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即20w/m。
单沟单管埋管总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埋管总长,m
1q——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kw,
分母“20”是每m管长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w/m
单沟双管、单沟2层双管、单沟2层4管、单沟2层6管布置时分别乘上0。9、0。85、0。75、0。70的热干扰系数(热协调系数)。
为了防止埋管间的热干扰,必须保证埋管之间有1定的间距。该间距的大小与运行状况(如连续运行还是间歇运行;间歇运行的开、停机比等)、埋管的布置形式(如单行布置,只有两边有热干扰;多排布置,4面均有热干扰)等等有关。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